今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中亞四國時首次提出共同建設地跨歐亞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作為東連亞太經濟圈,西系歐洲經濟圈的世界最長、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走廊,古老的絲綢之路將在新的經濟和政治地緣關系中以全新的時代涵義吸引世界目光。
絲綢之路始于西漢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為起點,經關中平原、河西走廊和塔里木盆地,到中亞、大伊朗,并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1],即今天的中亞、西亞、南亞、東歐和南歐地區。過去十多年里,絲綢之路經濟帶[2]與我國貿易增長迅速。據海關信息網(www.haiguan.info)統計,雙邊貿易額由2002年的560.1億美元躍至2013年的6005.6億美元,擴大了10.7倍,年均增速24.1%(見圖1)。其中,出口金額由285.6億美元增至3274.5億美元;進口金額由274.4億美元增至2731.0億美元;ネㄓ袩o的歷史傳統以及互補的商品結構為雙邊貿易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整體來看,我國與絲綢之路經濟帶進出口貿易呈現以下特點:
圖1: 2002-2013年我國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進出口情況
(一)2013年貿易總額突破6千億美元,實現恢復性增長
2013年,我國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貿易總額實現6005.6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同)增長6.1%,較同期增速提升3.4個百分點;其中,出口總額3274.5億美元,增長8.2%,提升7.3個百分點;進口總額2731.0億美元,增長3.7%,小幅下滑1.2個百分點。
地區分布中,我國與西亞實現進出口金額2662.1億美元,占同期貿易總額的44.3%,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占比最大的區域;其次為東歐,進出口金額1065.0億美元,占比17.7%;此外,南歐、南亞和中亞分別實現進出口金額979.9億美元、796.9億美元和502.8億美元,占比16.3%、13.3%和8.4%(見圖2)。從增速對比來看,西亞增速最高為10.3%,其次為中亞9.4%,南歐、東歐和南亞同期增速則分別僅有3.1%、1.7%和1.0%。
圖2: 2013年我國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貿易分布情況
(二)經濟危機后進口增速始終大于出口,今年實現首次反超
我國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進出口貿易持續順差狀態,但進、出口增速對比卻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2002年雙邊貿易順差僅有11.2億美元,2013年迅速增至543.5億美元,增長了48.5倍。其中,2008年實現年度最高值為880.3億美元,整體呈“倒V”型走勢(見圖3)。
進口與出口增速在2008年以前保持出口大于進口的狀態,其中2006年增速差值最大為24.4個百分點;2008年以后,進口增速始終大于出口,2011年差值最大為23.7個百分點。直至今年出口增速小幅超過進口4.5個百分點。
圖3: 2002-2013年我國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貿易順差及進、出口增速情況
(三)進口原料出口制成品的商品結構分化明顯,進口商品集中度顯著大于出口
受經濟發展階段以及自然資源稟賦等因素影響,我國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的貿易商品結構互補特征明顯。出口商品以機械設備、電器及電子產品、運輸工具等機電產品,以及服裝、家具、塑料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進口商品則主要以礦產、農產品等原料為主。
2013年,我國對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出口機械設備 [3]549.0億美元,占同期我國對其出口總額的16.8%;其次為電器及電子產品 [4],出口額493.9億美元,占比15.1%。出口前十大商品合計占比64.3%,出口商品結構相對均衡。相比之下,我國從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進口的商品結構則集中的多,其中僅礦物燃料、礦物油及其蒸餾產品、瀝青物質以及礦物蠟一章商品就進口1694.7億美元,占同期我國從其進口總額的62.1%,其他主要進口商品占比均較小。進口前十大商品合計占比87.1%,商品集中度顯著大于出口(見表1)。
表1: 2013年我國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進出口主要商品情況
出口
|
金額
億美元
|
同比
%
|
占比
%
|
進口
|
金額
億美元
|
同比
%
|
占比
%
|
第84章 核反應堆、鍋爐、機器、機械器具及零件
|
549.0
|
3.1
|
16.8
|
第27章 礦物燃料、礦物油及其蒸餾產品;瀝青物質;礦物蠟
|
1694.7
|
5.0
|
62.1
|
第85章 電機、電氣設備及其零件;錄音機及放聲機、電視圖像、聲音的錄制和重放設備及其零件、附件
|
493.9
|
5.1
|
15.1
|
第26章 礦砂、礦渣及礦灰
|
140.3
|
-6.7
|
5.1
|
第61章 針織或鉤編的服裝及衣著附件
|
202.2
|
15.9
|
6.2
|
第29章 有機化學品
|
115.3
|
-3.4
|
4.2
|
第94章 家具;寢具、褥墊、彈簧床墊、軟坐墊的填充制品;未列名燈具及照明裝置;發光標志、發光銘牌及類似品;活動房屋
|
137.2
|
20.8
|
4.2
|
第39章 塑料及其制品
|
101.9
|
12.7
|
3.7
|
第73章 鋼鐵制品
|
131.4
|
7.4
|
4.0
|
第52章 棉花
|
75.9
|
3.7
|
2.8
|
第62章 非針織或非鉤編的服裝及衣著附件
|
124.5
|
25.7
|
3.8
|
第84章 核反應堆、鍋爐、機器、機械器具及零件
|
75.4
|
5.5
|
2.8
|
第87章 車輛及其零件、附件,但鐵道及電車道車輛除外
|
124.0
|
-4.0
|
3.8
|
第74章 銅及其制品
|
58.1
|
-16.2
|
2.1
|
第39章 塑料及其制品
|
120.4
|
20.3
|
3.7
|
第85章 電機、電氣設備及其零件;錄音機及放聲機、電視圖像、聲音的錄制和重放設備及其零件、附件
|
47.4
|
5.4
|
1.7
|
第64章 鞋靴、護腿和類似品及其零件
|
112.0
|
10.1
|
3.4
|
第25章 鹽;硫磺;泥土及石料;石膏料、石灰及水泥
|
37.0
|
-2.9
|
1.4
|
第29章 有機化學品
|
110.0
|
5.0
|
3.4
|
第44章 木及木制品;木炭
|
33.8
|
6.2
|
1.2
|
(四)水路運輸為主,凸顯陸路交通短板
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與我國貿易以水路為主要運輸方式,2013年水路運輸進出口額4671.9億美元,占貿易總額的77.8%;其次為航空運輸進出口額407.0億美元,占比6.8%;而公路運輸和鐵路運輸進出口額分別為371.2億美元和230.1億美元,占比僅6.2%和3.8%,陸上絲綢之路的陸路交通建設亟待加強。
絲綢之路各地區中,中亞由于對華出口商品以油氣等礦產為主,管道是主要的運輸方式 [5]。而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最后一公里”,中亞有限的陸路設施僅能部分滿足自身需要,以西的亞歐地區一方面受限于中亞陸路設施的不足,另一方面因較長的運輸路程以及沿途復雜的政治環境而主要采用水路等非陸路運輸方式進行對華貿易(見表2)。
表2: 2013年我國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進出口主要運輸方式占比情況(%)
|
中亞
|
西亞
|
南亞
|
東歐
|
南歐
|
水路運輸
|
3.6
|
95.2
|
85.9
|
61.7
|
79.5
|
鐵路運輸
|
26.3
|
0.0
|
0.0
|
9.1
|
0.0
|
公路運輸
|
31.0
|
1.0
|
3.5
|
10.5
|
4.9
|
航空運輸
|
1.0
|
3.8
|
10.4
|
6.5
|
15.3
|
郵件運輸
|
0.0
|
0.0
|
0.0
|
0.0
|
0.0
|
其它運輸
|
38.1
|
0.0
|
0.1
|
12.2
|
0.3
|
(五)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內版圖圈定,內外銜接發展空間值得期待
年底,由發改委和外交部聯合召開的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座談會基本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國內省市鎖定為西南的廣西、重慶、四川和云南四省市,以及西北的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五省[6]。2013年,新疆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貿易額275.6億美元,占省內進出口貿易總額的81.4%,在西部九省市中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貿易份額最高的省份。其次分別為甘肅、青海和寧夏,占比23.4%、22.7%和21.3%。而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陜西與絲綢之路的聯結有進一步加強的空間。此外,青海和云南已顯示出與絲綢之路經濟帶貿易提速的跡象,2013年其增速分別為82.6%和53.9%,顯著高于同期省內整體貿易增速水平(見表3)。
表3: 2013年絲綢之路經濟帶內外貿易情況
|
進出口總額
(億美元)
|
同比
(%)
|
絲綢之路貿易額
(億美元)
|
同比
(%)
|
絲綢之路
貿易占比(%)
|
合計
|
2545.5
|
18.3
|
482.3
|
15.3
|
18.9
|
廣西
|
328.4
|
11.4
|
21.2
|
-3.6
|
6.4
|
重慶
|
687.0
|
29.1
|
82.8
|
20.5
|
12.1
|
四川
|
645.9
|
9.2
|
82.1
|
7.7
|
12.7
|
云南
|
258.3
|
22.9
|
18.9
|
53.9
|
7.3
|
陜西
|
201.3
|
36.0
|
18.7
|
15.8
|
9.3
|
甘肅
|
102.8
|
15.5
|
24.1
|
22.9
|
23.4
|
青海
|
14.0
|
21.2
|
3.2
|
82.6
|
22.7
|
寧夏
|
32.2
|
45.2
|
6.9
|
51.5
|
21.3
|
新疆
|
275.6
|
9.5
|
224.4
|
13.8
|
81.4
|
西部大開發十多年以來,西部各省市經濟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對外開放仍是發展中的短板。2013年,上述九省市對外貿易額僅占我國貿易總額的6.1%,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或將成為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契機。
(中海通研究院分析師:張玲)
|